2月8日下午,由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民生办)指导,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主办的《2022第二届“典范南京·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口碑榜》活动,召开交流评审会。9位来自高校院所、行业协会及企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聚焦民生实事优秀项目案例。
会上,专家学者们畅谈讲评、聚智聚力,用“好声音”“好点子”为南京基层民生工作聚智聚力。同时,与会专家认为威客电竞,“群众口碑榜”活动有效树立了“显政意识”,让群众对政府民生工作成效充分知晓、需求精准对接,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上榜项目案例展现了一线部门的智慧与力量,让人感受到来自基层的担当和努力!”交流评审会上,不少专家们在深入了解上榜案例后,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0至3岁幼儿托育是全社会关心的民生工作,目前南京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有托育的需求,但现实供给不足。”南京市民生工作观察员、南京市政府妇儿工委办专职副主任张萍表示,上榜案例中,建邺区开办首家社区级“公办民营”育儿园,聚焦“急难愁盼”,解决了周边百姓的实际需求,体现了基层的担当!
“新建停车场、停车位的数量,怎么也赶不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速,怎么办?南京各级各部门开展‘共享停车’就展现了基层的智慧,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8684公交网联合创始人、南京市城市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郎亮表示,通过“共享”这个小切口盘活了停车位存量资源,有效缓解停车大难题。
交流评审会上,还有专家同时聚焦了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区物业管理。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孙春娣曾多年担任小区业委会主任。她通过调研发现,目前12345热线接到的投诉,物业纠纷类常年居于首位。孙春娣介绍,近年来南京积极推广“红色物业”,通过党建引领,把业主自治组织、基层社区、物业企业多方联动起来,小区物业纠纷就能在萌芽状态有效解决。她建议,“红色物业”在目前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方面有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行业新闻,还应在商品房小区进行推广。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南京市民生工作观察员、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任克强则表示,“‘红色物业’等实践成效说明,应构建有南京特色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打造尊亲睦邻的美好家园。”、
今年“群众口碑榜”活动坚持“小切口、大主题、有温度”原则,上榜的百佳项目案例聚焦基层一线工作中涌现的“民生微实事”典型。评议中,专家们表示,有的项目虽然小,但办理的难度并并不小,这些项目落地见效,反映了南京基层一线在民生工作中真正地用心用情。
“我注意到项目中有一个小区门口的闲置地块改造成为居民健身空间,虽然地块只有180平方米,但项目是真正静下心来做的。”南京市民生工作观察员、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更新与建筑所主任、江苏省适老与无障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珠介绍,一处闲置地块的改造,面积虽小但涉及多个部门,项目办理中需要每个部门共同努力,最终让这些不起眼、会被浪费的“边角料”成为有大价值的“金角银边”。
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南京能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立则认为,民生实事中越是小项目,和老百姓的生活往往更紧密,大家的感受就越直接。“例如项目中老旧小区楼道‘盘丝洞’治理等项目,虽然是小时,但对居民生活环境改善效果明显,充分体现了办理部门‘百姓之事无小事’的工作理念。”
“一个个很微小的社会单元的故事,却显示出了社区力量之重要,同时彰显了南京这座‘博爱之都’的人人守望相助的良好城市氛围。”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主任孔德信表示,“小中见大”是“群众口碑榜”项目案例的一个显著特点。
“上榜项目亮点纷呈有很多的创新性,代表了南京当前现阶段民生工作的特色,”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民生工作观察员,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官卫华表示,“民生工作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与大的城市战略相符合,提升民生工作实效。”
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威客电竞,研究员宋喆认为,《群众口碑榜》百佳案例体现了南京民生工作的温度与厚度,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南京实践的高度,并为基层治理提供了众多可借鉴的样本。“以高校工作为例,我们吸引人才,一方面要看提供的政策、条件,但一座城市民生工作所展现的温度、厚度往往更具吸引力。”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处处长殷京生介绍,2023年度南京市民生事项目推进在系统总结近年来民生实事项目推进的工作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基层治理、社区赋能”创新理念,强化“系统思维、共享联动”创新理念,强化“科技赋能、服务优化”创新理念,同时将深入吸取“群众口碑榜”中优秀项目的创新理念、创新做法,扎实有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确保民生实事真正惠及于民,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
殷京生表示,“群众口碑榜”活动坚持“小切口、大主题、有温度”,是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的有益实践,让群众对政府民生工作成效充分知晓、需求精准对接,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活动针对民生热点,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担当,打造新媒体矩阵联动发布,让各界充分感受到南京民生建设的有力和有效,让各方充分认同南京是一座有情怀有温度的典范城市。希望“群众口碑榜”活动持续开展,做成品牌。
交流评审会上,扬子晚报副总编辑薛兵在总结中表示,“群众口碑榜”活动挖掘了一大批优秀民生微实事项目,展现了基层一线在城市治理、民生工作中的“绣花精神”。同时,扬子晚报也将以“绣花精神”进行组织策划,让“群众口碑榜”活动常办常新,进一步树成品牌。
薛兵表示,“群众口碑榜”活动目前成功举办两届,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下一步,扬子晚报将进一步践行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加强与多方专家、基层一线的联动,努力让上榜的优秀项目从一粒粒火种、一颗颗种子,成长为基层民生工作中广泛采用的理念与模式,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在2021年首届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2022年底,在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民生办)共同指导下,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再次推出了《2022第二届“典范南京·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口碑榜》活动。
活动坚持“小切口、大主题、有温度”的原则,面向广大市民、基层一线年度南京市民生微实事办理优秀案例。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有关单位的指导下,我们对征集到的项目案例优中选优,形成百佳项目榜单,并进行全媒体、多平台发布。在最近开展的网络投票中,共有超过105万人次参与,为项目案例投票“送花”,形成了人气奖前十项目,引发了广大市民、基层单位的热烈反响。
交流评审会上,9位来自高校院所、行业协会及企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聚焦民生实事优秀项目案例,开展畅谈评议。接下来,专家们还将在相关单位的指导下宣选出创新奖、典范奖的获奖项目各10个。
同时,扬子晚报还将联合专家深入获奖项目现场,开展采访调研活动,努力为民生部门特别是基层一线,进一步办好民生工作挖掘、梳理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与思路,用一个个“微实事”、“微故事”彰显出民生工作的“大价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昇 刘丽媛 姜婧仪 笪越/文 赵雨晨/摄 王一萌 吴伟龙(实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