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社会责任报告(2021年度)威客电竞
栏目:威客新闻 发布时间:2022-11-14
 威客电竞威客电竞中国教育报创刊于1983年,由教育部主管,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教育日报。一直以来,秉承“方向性引领、专业化服务”宗旨,全面、准确、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为教育而鼓、为教师而歌。近年来致力于打造以报纸为龙头和支点,报网端微有机融合的全天候中国教育报,综合覆盖用户8000多万,是“中国百强报刊”,在全国设有34个记者站。  中国教育报始终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

  威客电竞威客电竞中国教育报创刊于1983年,由教育部主管,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教育日报。一直以来,秉承“方向性引领、专业化服务”宗旨,全面、准确、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为教育而鼓、为教师而歌。近年来致力于打造以报纸为龙头和支点,报网端微有机融合的全天候中国教育报,综合覆盖用户8000多万,是“中国百强报刊”,在全国设有34个记者站。

  中国教育报始终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奖;媒体融合“数据+服务”平台获2021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智融平台”入选2021年度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荣登“2021年度中国邮政发行前20强榜”。

  (1)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心怀“国之大者”,牢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定位,努力做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主流媒体导向、旗帜、引领作用,确保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把好新闻宣传正确的政治关、政策关威客电竞。

  案例:2021年3月6日,习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当天晚上,中国教育报及时策划推出四个整版的特别报道,用一、四版和二、三版两个通版呈现,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2)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习参加的重要会议、活动,发表的重要讲话、论述,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加强选题策划,强化报道创新,全力做好相关报道。

  案例:2021年3月起推出“关心的教育事”专栏,学习和重温习指引教育发展的声音,反映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牢记的殷殷嘱托,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生动实践。

  (3)创新做好建党100周年主题宣传。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为总栏目,先后推出“神州行”大型系列报道、“领航100”大型融媒体报道、“中国百年政治智慧•精神谱系”系列特刊,同时开设了“党旗下的教育故事”“党史中的师者”等一批子栏目,浓墨重彩进行报道。

  案例:策划推出“中国百年政治智慧•精神谱系”系列特刊,教育报客户端同期推出融媒体报道,重点探讨各种伟大精神的形成背景、内涵、当代价值、传承和弘扬路径等。特刊共刊出30多期。

  (1)围绕教育重大政策、重要文件和热点难点问题,主动设置议程,策划组织系列评论和深度报道,积极引导舆论。如7月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后,相继推出“‘双减’进行时”“聚焦9个全国试点地区”等栏目,刊发100多篇报道。

  案例:在11月1日“双减”政策实施100天之际,推出4个整版2万余字的长篇报道,纸媒、网站、客户端等全媒体、全渠道推出,记录“双减”百日的历程和成效,全方位回望校内和校外的教育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变化。

  (2)创新评论报道方式,及时主动引导舆论。跨部门协作在新媒体平台推出“融媒微评”专栏,根据今日头条和微博热榜话题主动设置议题,推出微评和热点评论。因为刊发迅速,起到了第一时间引导舆论的作用。

  (3)开设“聚焦点”栏目,针对中央和教育部出台的重大政策,进行全面深度解读,帮助受众更加深入了解政策。先后推出《严格准入门槛 扎紧制度“笼子”——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解读》《学科类培训再难“披马甲”》等数十篇报道。

  (4)开设重大典型报道栏目“教改先锋”,推出各地在教育改革中涌现出来的重大典型经验,先后推出浙江教育评价改革、河南乡村首席教师试点、天津职业教育改革等报道,社会反响很好。

  (1)加强监督报道。新闻版开设“今观察”栏目,对违背教育规律的事件进行深入采访调查,进行深度剖析,切实开展舆论监督。该栏目先后推出《这些“黄毒”刹不住,毁的是孩子》《当心“培训贷”套路深》《预付金“紧箍咒”能否防培训机构跑路》等调查报道。

  (2)强化评论监督。成立专门的评论中心,每周出版4期整版评论,并在一版开设“编辑部评论”专栏,充分利用言论发声,推出了很多锐评,对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及时批评监督,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如《叫停“污名化”维护学校应有尊严》《坚决杜绝“第一学历”歧视》等。创新批评报道形式,评论版常设“漫话”栏目,以漫画加短评的方式,对社会中的负面现象、问题等旗帜鲜明进行批评,对现实中的错误和不良倾向进行揭露、批评。

  积极做好面向海外中国留学生的传播,先后推出《跨越大洋的牵挂》《所有爱的接力 只愿祖国安好》等报道。

  2021年,全天候中国教育报全新启航,整合报纸、网站、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等近百个平台号的资源,以“融”为统领,完善体系、优化布局、做大影响、强化服务,全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教育新闻,取得良好成绩。全年移动端总流量超过39亿,比2020年增长19亿;10万+报道8000余篇次,是2020年的3.2倍,传播力、影响力再上新台阶。

  (1)集中优势资源,打好重大主题报道“全面战”。围绕“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两大主题,在新闻版先后推出多个栏目,在理论和评论版推出系列专题和评论,在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设立专题,推出数量巨大、质量优良、持续时间长、受众面广的全媒体报道。

  (2)放大一体效能,打好主题报道重大节点“大会战”。一体化实施“七一融媒体重大策划”。7月1日当天,推出100个版的“七一”特刊。“七一”前夕推出歌会原创主题曲MV《追光》,6月30日推出“唱支赞歌给党听”云端歌会,展演活动流量达5000万。

  (3)突出特色策划,做好重要栏目重要节点“持久战”。推出重点栏目“融媒链动”;重要节点如陶行知诞辰130周年、鲁迅诞辰140周年,视频直播访谈和纸媒深度报道有机结合;策划融媒体系列报道“寻找王团长”,行程近1万公里,历时近3个月,完成融合图文报道21条、视频报道10条、H5报道1个,社会反响热烈。

  2021年,对智融平台进行了技术升级——启动中教智融云传播平台的建设和部署,完成云传播平台(PC端和移动端)建设并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舆、策、采、编、发、传、评”七位一体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流程。

  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教育早新闻》栏目,每日发布校园内外教育资讯和天气预报、穿戴出行等生活提示。报纸和新媒体积极围绕教育公共政策,如中高考、入学、就业、未成年人保护等,及时提供大量考试辅导、录取资讯、面试服务、普法案例等信息。

  与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合作开设“以案释法”栏目,帮助基层学校提升依法治校能力。面向教育部门和学校全年编发《教育改革情报》144期、《学前教育情报》35期;根据舆情动态和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制作智库分析报告18份。服务地方需求开展区域调研和入校指导,策划组织教育研讨交流活动10余次。

  向全国幼儿园赠阅学前教育周刊,向云南滇西、西藏等地学校赠阅全年报纸,合计约8万份。刊发公益广告27次。中国教育报“好老师”平台推出公益课,超过10万人次收看。与深圳市教育局合办10场“家庭教育大讲坛”公益直播活动,全年平均每场直播收看人数21.8万人。先后在四川广安、陕西延安等县(市)举办6站“宣讲行送教行”大型公益活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约请知名校长、专家、教学名师作主题、专题报告,来自基层一线的管理干部、校长、骨干教师万余人现场聆听报告。

  中国教育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通过专题、专栏、系列报道等形式,做好民生报道。持续开展、多角度推进“双减”报道,抓住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推出数百篇报道。立体组织、创新形式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报道,服务高校毕业生的普遍关切。围绕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以及学生近视防控、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问题,进行系列深度报道。围绕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和乡村教育振兴,呼吁并助力农村学校教学及学习条件的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重视灾难和事故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及时报道疫情防控政策和预防策略,重点报道涉疫地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刊发相关报道近200篇。及时、持续报道河南教育系统抗击水灾、恢复教育教学秩序的扎实举措,关注师生安危。对浙江、广东、海南等省份的台风暴雨灾害及时报道,助力防灾。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情怀。4月5日推出“清明祭”特刊,致敬百年党史中涌现的红色教育家,弘扬红色文化、教育情怀。刊发多篇报道,关注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孤独症儿童以及青少年体质健康、心理健康问题。视觉专刊策划的“两个人的学校”关注最基层的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彰显教育的美与力量。

  依托报网端微等不同传播介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文化活动,不断加强主流价值对公众精神世界的引领,自觉担负起主流媒体知识普及、社会教育、文化传承的责任。

  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一所村小师生朴素的愿望——送长眠在校园的32位无名烈士回家,中国教育报开展了为期近3个月的“寻找王团长”活动,行程近万公里,走遍5个省份,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其中报纸和APP报道21篇,还有10个视频报道以及H5等威客电竞,积极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传统。倡导家风家训,常规开设家风栏目,在客户端设立“教育世家”栏目等。

  每周推出文化周末、家庭教育周刊,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利用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或二十四节气,报网端微以图文形式介绍相关知识,挖掘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影响广大青少年。开展书香校园征集、举行读书十大人物盘点推选,举办讲台上的诗人、教师喜爱的100本书推选展示等文化品牌活动,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报网端微开展广泛的科普教育,如多角度报道“太空课堂”,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为读者科普春天的各种花,邀请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为青少年讲解如何科学用眼等。

  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用好技术手段,人防加技防,确保内容刊播前后都有相应技术手段防范和化解错误风险。全年未发生原则性错误和重大工作质量问题。在中国报业协会开展的2021年全国主流报纸出版质量评测活动中排名行业报第二名。

  持续开展《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学习,严格执行《中国教育报刊社采编人员职业规范》和《中国教育报刊社关于增强“四力”落实“一线规则”实施办法》,严格规范记者所有采访活动,切实防范和制止虚假新闻。全年未刊发虚假新闻。坚决杜绝有偿新闻行为,严格执行《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和治理有偿新闻规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尊重原创和版权保护工作威客电竞,加强采编人员版权意识,自觉侵权行为。在转载、使用其他媒体作品、图片时,均准确标注原创来源。

  坚持维护公序良俗,致力弘扬社会正气。积极报道时代楷模、教书育人楷模等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

  严格遵守新闻采访规范,记者采访主动出示国家统一核发的新闻记者证。落实《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要求,对申领记者证人员资格进行严格审核,并在报纸和所属网站上进行公示。设立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渠道。

  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升规矩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全力维护采编人员合法权益,为从事新闻采访活动提供切实保障。全年无采编人员受侵害事件。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无劳动合同纠纷。及时、足额支付员工薪酬、缴纳“五险一金”,保障员工福利待遇。安排定期体检,保障员工各类假期休假权利。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新建社史馆,改造文体活动室,组织员工开展健身活动等,保障职工健康,不断加强劳动保护工作。

  落实国家新闻出版署相关文件要求,及时为符合条件采编人员申领新闻记者证,每年核验持证员工情况,及时收回离职、退休等采编人员证件,严格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工作。截至2022年2月底,中国教育报共有47名员工持有新闻记者证,年检过程中未发生违规情况。

  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创新多种形式开展员工培训,常态化聚焦员工政治素质、采编技能培养,提升理论文化和业务水平。2021年,各部门参加、自发组织多种形式学习培训累计近90次,参与人员800余人次。

  严格遵守广告法及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法律法规、相关规范性文件,加强经营人员对媒体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守法意识。

  坚持“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的要求,强调广告、发行等经营工作导向正确,更好发挥广告宣传的舆论引导作用,有效防范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

  严格落实广告法要求,不断完善修订《中国教育报版面广告业务流程与管理》等制度,杜绝虚假、违法违规广告,坚守“社会效益第一”原则。

  严格实行采编人员和经营人员两分开制度,严禁采编人员从事有偿新闻、广告、发行等经营活动,杜绝经营人员参与或干预新闻采编工作,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规范化水平。

  建立专业化经营团队,不断提高经营团队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强调团队成员的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在合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上提升双效益。

  全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落地。2021年,全天候中国教育报坚持政治导向、用户导向、专业导向、服务导向、融合导向,以“融”为统领,报网端微实现机制融、媒介融、队伍融、内容融,互相借力、互相赋能,媒体融合意识深入人心、植根工作,取得良好成绩。2021年,传播总流量超过39亿;10万+报道8000余篇次,传播力、影响力再上新台阶。

  浓墨重彩推出一批典型报道。重大典型报道实现制度、数量、质量“三维”突破,推出了浙江教育评价改革、湖南新田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河南乡村首席教师试点、北京育英学校探秘等报道,发挥很好的行业引领和社会影响力,受到教育系统内外广泛赞誉。

  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有实效。常态化举办报、网、端、微跨部门业务交流培训,立体化提升采编人员选题策划、视频编导及设备使用、内容剪辑等多方面技能。

  2021年,中国教育报认真履行媒体职责,未被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组织作出行政处理、通报批评,但仍存在以下不足需要改进。

  改进方向:融通报、网、端、微打造专栏,下力气做好党中央和教育部出台的重大教育政策报道,力求从策划组织、报道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以更加专业的视角全面系统阐释重大政策的现实意义和深刻内涵,以用户的视角全面系统解读重大政策的现实影响和人民至上的理念,努力贴近用户需求,提升重大政策报道的专业水准。

  改进方向:开拓用好教育专业领域资源,重点打造融媒体产品和智库服务项目,凸显个性化、行业性IP,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好核心用户。